從全城僅有一家新華書店到大街小巷遍佈書城書吧;從到市圖書館借書最遠需耗費一天到自動圖書街區送書到家門口;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閱讀饑渴到如今的“全球全民閱讀示範城市”的文化自覺……深圳,正在因為讀書受到尊重。
  2014年,深圳讀書月已舉辦至第15屆。日前,由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組織編撰總結性、紀念性圖書《高貴的堅持——深圳讀書月15年回眸》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推出。該書全面展示讀書月的風貌,深入總結了讀書月的理念、宗旨、運作機制,闡釋讀書月的文化價值和深遠影響。
  在深圳讀書月15周年座談會暨《高貴的堅持》首髮式上,曾為營造這座城市閱讀氛圍和參與鑄造讀書月的人們紛紛回憶起讀書月15年一路走來的路程。
  “舉辦讀書月是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一件事,深圳又是一個光輝之城,她的光輝,將因為包括讀書月在內的種種奇跡而不斷為世人所知。”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希望,未來深圳加快閱讀立法,大力發展民間閱讀組織,豐富讀書活動與交流平臺的建設,百舸爭流、百家爭鳴,讓市民享受永遠一流的學術文化和大家智慧。
  回顧??
  一座城15年的高貴堅持
  座談會現場,擺在眾人面前的是一本裝幀平實的書籍,簡潔的素色封面上,燙金的“高貴的堅持”幾個字尤其突出。現場一位讀者認為:“無論是小號字‘深圳讀書月十五周年回眸’,還是標明年份的凸體字‘2000—2014’,都顯得低調內斂,符合讀書人的沉穩氣質”。
  翻至目錄,全書劃分成“高貴的堅持”“大家的聲音”“閱讀的品味”“民間的力量”等幾個部分,清晰地展示出深圳讀書月的由來、發展、成果以及未來的展望。
  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公司總經理、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尹昌龍介紹,今年是讀書月第15個年頭,這本總結性、紀念性的書,是把一些成果物化變成著作,讓更多的人得以學習和交流。
  據介紹,該書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策劃,來自深圳媒體、活動承辦單位以及研究機構的人員組成撰寫組,在現有翔實材料的基礎上,深度挖掘讀書月各個階段的重大事件、主要活動、人物、觀點及其影響,以記述與議論相結合的編寫方式,輔以圖片、文本和資料,以點帶面,全面生動地呈現深圳讀書月的整體風貌,力求真實性與可讀性相統一。
  作為本書的主編,王京生親自策劃、部署、安排該書,並撰文《一座因熱愛閱讀而贏得尊重的城市》作為本書的序。
  在序里,王京生寫道:“高貴的堅持贏得了高貴的榮譽。讀書月的種子破土而出鬱郁蔥蔥,以大氣壓制浮躁,以優雅驅逐粗俗,為城市註入沁人心脾的讀書之氣”。
  在講述閱讀與市民文化權利、閱讀與城市的關係時,他更是表示:文化,對於民族、城市、個人而言都是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以智慧和知識去實現夢想,是中國人共圓中國夢,實幹興邦的理性選擇。
  有評論認為,深圳讀書月已成為深圳響噹噹的文化品牌與城市名片,不僅如此,讀書月現象輻射到全國各地,有力促進了全國性讀書熱潮的形成,創造出讀書文化節慶的“深圳模式”。
  歷程??
  從“讀書熱”到“讀書月”
  發佈會現場,最初呼籲鑄造讀書月的人們講述了深圳從“讀書熱”到“讀書月”的故事。
  1997年和1998年,市政協委員、原深圳圖書館館長劉楚才兩次在政協會議上提出設立深圳讀書節的提案,這是被公認的深圳讀書月的起源,劉楚才也成了深圳讀書月最初的倡議人。
  15年後,78歲的劉楚才來到座談會現場回憶當年。他說,讀書月的真正緣起應該是深圳的“讀書熱”。
  作為當時深圳八大重點文化設施之一的深圳圖書館館長,劉楚才對當年深圳人的“讀書熱”有著深刻的記憶。在書中,他回顧,當時的深圳圖書館每天接待3000—5000人次的讀者量,不僅在同規模同性質的圖書館中位列前列,更可貴的是,深圳圖書館自開館之初,就率先開展開架服務,並推行免證進館、不分戶籍向所有人開放辦理借書證等舉措。
  劉楚才至今仍珍藏著一份1988年的《人民日報》,在那張報紙的圖片新聞上,併排有兩張照片,一張是國內某著名圖書館門前冷落,另一張則是深圳圖書館門前人們排著長隊領借書證。
  在此後的深圳書城落成和第七屆全國書市上,深圳人的閱讀熱情再一次令世人震驚。當時的數據顯示,從1989年至今,深圳人均購書量連續25年居全國第一。國內中國文化名人因深圳人愛買書、愛讀書而對這個城市刮目相看。
  劉楚才說,委員的提案、民間的呼聲只是促發讀書月的因素,讀書熱是讀書月誕生的根本原因。
  作為最早向公眾報道深圳“讀書熱”的記者,現光明日報駐深圳記者站站長易運文也有感慨。“1989年來深圳的時候,深圳給我的感覺是文化沙漠。但在實地走訪書店的過程中,我得出了深圳是全國購書第一的結論,並作了報道。”
  讀書月的承辦者代表、深圳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何春華表示,“歷任的市委、市政府很有眼光。因為讀書是一種普遍的價值,大家不會反對。深圳讀書月由政府主導、市民參與、媒體支持、企業承辦,開創了深圳典型的方式。”
  在劉楚才的提案中,最初的設想是設立深圳讀書節,但真正變“節”為“月”的卻是時任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長的王京生。憶及當時,王京生表示“市民的讀書熱情和求知渴望,引發了我們的深深思考——作為政府行業主管部門,我們應該在市民閱讀行為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也許,舉辦專門的讀書活動,正是一條絕佳路徑。”在序言中,王京生寫道:“讀書和讀書月,就如同錢塘江和錢塘潮。每年11月,就是我們讀書的‘錢塘潮’,而全年的讀書就是浩蕩的、永不回頭的、一直流淌的‘錢塘江水’。”
  特點??
  讀者人群年輕化投入多
  2000年,首屆讀書月在深圳書城羅湖城廣場啟動。深圳讀書月組委會公佈深圳讀書狀況調查分析報告結果,調查顯示,深圳讀書人群具有年輕化、讀書投入大、讀書品種豐富且呈多元化等特點。
  2001年,深圳讀書月在讀書文化節首倡讀書論壇,國學大師饒宗頤、著名文化學者餘秋雨、北京大學教授謝冕、中國工程院院士牛憨笨等參加了讀書論壇。這是國內外第一個以讀書為號召、以論壇為形式、以主題為特色彙集國內外一流專家學者、社會名流參與的學術活動。
  2007年第八屆讀書月,深圳首次評選“年度十大好書”。此後,每屆十大好書評選都成為讀書月的熱點,評選不僅成為出版社的推薦保證,也成為人們的購書風向標。
  2013年10月,第十四屆讀書月前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在北京把“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的證書頒發給了深圳市長許勤,同時為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頒發了孔子獎章,對其在推動全民閱讀、推動文化跨越發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所作出的貢獻予以褒獎。
  第十五屆讀書月,深圳首次發佈了年度《深圳閱讀指數報告》。報告顯示,深圳居民每周閱讀圖書、報紙和雜誌的閱讀率,以及每天的閱讀時間長度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論壇上,易運文坦言,對於最初深圳提出辦讀書月,自己在報道時還有所顧慮,“能不能辦得下去,這麼大規模,是不是形式主義,是不是勞民傷財,(市民)有沒有熱情參加?我是持懷疑態度。但今年已到第15屆,深圳讀書月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聯合國都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的稱號,我覺得這疑慮是錯誤的”。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擁有各類民間閱讀組織超過100個,其中活躍度較高的就有50個,正式在民間組織管理局註冊的超過10個。2013年,深圳市文體旅游局開展的全市民間閱讀組織發展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參與問卷調查的37個民間閱讀組織中,25%的讀書組織已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註冊成為規範的現代閱讀組織,這些組織的成立時間大致集中在2007年—2013年,與全國的發展節奏基本保持同步。
  多年讀書月撒下的種子,在民間閱讀的沃土上,開始成長起來。
  作為其中的代表,“後院讀書會”的組織者王紹培介紹,得益於深圳讀書月的影響力,深圳的民間閱讀組織目前已具有全國知名度和影響力。尤其從讀書月十周年開始,上層主導、媒體提倡、機構執行、市民參與轉型成為真正由市民自覺參與的一個過程。
  讀書月經過15年的發展,王紹培認為還有幾個問題值得關註:“民間讀書組織數量還是比較少,如果按照瑞典的比例來說,也許需要有1000個。其次,民間的讀書組織今後要致力於培育更多的讀書會。此外,還應有公共資源、社會資源向民間社會團體投放”。
  遠景??
  探索建立全民閱讀國際平臺
  15年的積累,得到聯合國認可的深圳,早已成為中國全民閱讀的樣本。
  著名作家金庸說,對一個城市的認同開始於也著眼於對這個城市的文化認同。深圳因為讀書月樹立了自己全新的文化形象和城市形象,使眾多文化名人對深圳刮目相看。“一個新的城市有如此欣欣向榮的讀書尚學風氣,是我沒有意料到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深圳作為一個經濟意味相當濃郁的現代城市,每年專門闢出一個月的時間在社會上倡導全民讀書的觀念實在難得。”
  著名作家陳忠實則認為,在提倡閱讀文化方面,深圳為全國帶了個好頭。這座城市因讀書而變得更加魅力四射,文化的元素讓這裡更加宜居,
  “接力民族精神,創造文明生活”是第十五屆讀書月的主題。站在15年節點上的讀書月,未來將如何進一步增強它的活力和影響力?
  深圳學者胡野秋建議,“要製造我們自己本土的人才,發掘本土的學者和嘉賓,鍛造深圳的讀書人,鍛造深圳的讀書種子。”
  在本屆讀書月上,記者也註意到,藉著深圳圖書館“南書房”的場地,一個為深圳學人打造的平臺“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已經啟動。這個旨在搭建學術交流、促進思想交鋒的平臺,將為深圳本土學人提供更多展示的機會。
  在座談會上,王京生也特地為“南書房夜話”活動“做廣告”。他說:“南書房”是深圳學者問道的地方,“希望這個地方能圍繞中國的和世界的傳統文化做好文章,也希望藉此把深圳學派的根底打牢。”
  對未來的閱讀,王京生還提出了很多希望:一個是深圳閱讀立法儘快通過,這關乎深圳讀書月的榮譽,是讀書月永遠可持續的法律保障;二是要大力發展民間閱讀組織,要使不同的閱讀組織能夠自由、健康、茁壯地成長,因為這是我們閱讀的最終基石。我們希望未來每一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閱讀場合和群體,分享閱讀知識和展示各自閱讀才藝。去充分發揮每一位市民、每一個閱讀組織熠熠閃光的一面,構成深圳壯觀的場景。
  王京生還在書中寫道:深圳正加強全民閱讀的國際合作,申請設立一個關於閱讀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級機構,同時探索建立全民閱讀國際平臺。走向世界的中國、正在走向復興的中國有這個能量,而深圳尤其在全民閱讀方面具有話語權和決斷權。
  他說:“深圳就應該是百舸爭流、百家爭鳴的地方,應該是各路人馬來傳道解惑的地方,也是深圳人得到他們知識的地方。”
  策劃/統籌:呂冰冰
  本版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蘇妮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原標題:“為城市註入沁人心脾的讀書之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p06cpchy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